
(放下“我不行”,洪荒之力可以这样练|我的全运会,时长共3分31秒)
放下“我不行”,洪荒之力可以这样练|我的全运会

在一次馆内赛事中,举重爱好者肉丸在第三次奋力将115磅的杠铃举过头顶,收获一片喝彩。
举重,历届全运会赛场上最让观众心跳加速的项目之一。
可它,真的遥不可及吗?
傍晚时分,广州一家综合体能训练馆内,一群举重爱好者齐聚于此。
他们中不少人是下班后赶过来,西装与高跟鞋被迅速换下,重重的杠铃,在一次次发力中被举起、扔下,金属撞击声此起彼伏。

一场民间举重比赛中,举重爱好者老枪将135磅的杠铃举过头顶。
长宏策略
训练结束的青年在交流工作。
越来越多的普通人,正被举重这项传统运动项目吸引。当体育精神照进日常,人们举起的不只是重量,更是对突破自我的渴望。
刚读完博士后的阿伦说:“举重有一种在平凡的生活中突破自我的感觉。”
杠铃片是“诚实的”,抓举,挺举之间,再大的难题都被简化成明确的重量。读书时,阿伦天天泡在学校做研究、写论文,“科研中的付出未必立竿见影,但在这里,你付出多少汗水,身体会给你反馈。”

将杠铃举过头顶后,举重爱好者朱迪试图将保持在过顶位,期间大汗淋漓。

举重课程中,朱广元正在慢慢调整学员的向上翻肘幅度。
普通人面对举重的第一课,不是举起,而是放下,放下“我不行”的犹豫。
对36岁的朱迪来说,举重是她“迟来的体育课”。小时候她的父母更注重文化课,她的体育成绩总是勉强及格。“我从小就觉得能举重的人是天生‘神力’,当我看到一些身材瘦小的女生也能举起重重的杠铃,我的认知被刷新了。”从空杆到30公斤,再到40公斤,她因为举重重新认识了自己。“原来我也可以!”

下课后长宏策略,朱广元带着爱犬“大肠”和一众学员合影。
“举重也是一个很好的社交方式,重量得靠自己举,但事儿你不用自己扛。”岭南综合体能训练馆主理人朱广元说,每当有人成功挑战新重量,全场都会爆发出真诚的欢呼。在举重馆,陌生人因铁片相识,健身之外,大家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,成为彼此在这座城市的亲人。

在内部赛事现场看到朋友破纪录后,举重爱好者可馨忍不住鼓掌欢呼。

举重爱好者菜菜(右)为队友牛牛递上镁粉块,并叮嘱其下一把举起冲重量时应该注意的事项。
在举重爱好者胡碧莹看来,举重像是“在针尖上跳舞”,“你要所有动作、力量都到位,才可以成功举起那一把。”
人到中年的胡碧莹有多重身份,她是公司的职员,也是照顾家里老人的女儿,她将举重视为生活的隐喻:“你说生活没有压力是假的,就像举重需要无数次的打磨。你起不来,就再试一次,当你起来了,把杠铃放下的那一刻,你心里会告诉自己,我成了。”

在举重训练中,加重量不是每次的必选项,但每次突破哪怕只有几磅的重量,也是对举重爱好者莫大的鼓励。

一位女生正在举重。

一场民间举重赛事中,举重爱好者凡人将超过200磅的杠铃挺举过头顶后体力不支,最终破纪录失败。
“全运会带动的力量热潮,让我们的举重课程非常受欢迎。”朱广元说,近年来综合体能训练在国内的流行,也为举重运动普及提供了契机,他相信,举重在国内会被越来越多人接触,“从赛场走向民间,成为全民健身的新选择。”

举重爱好者老冯将205磅杠铃举过头顶,引得围观的铁友们高声欢呼。
策划:王海军 曾强
统筹:王良珏 谭唯 李细华
编导/摄影:张迪 梁钜聪 黄锦辉
文字:张迪
剪辑:李永智 王良珏
设计:谭唯 潘洁
编辑:金镝
运营:辜继漫 朱丽颖
校对:吴荆子
审核:张由琼长宏策略
诚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